不锈钢大小头粒状珠光体的形成,与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情况基本相同,亦是一个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不过这时不锈钢大小头的晶核主要是来源于非自发晶核;在不锈钢大小头的粒状珠光体形成过程中,是以未溶解的渗碳体质点作为相变的晶核,它按球状的形式而长大,成为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球状渗碳体的粒状珠光体组织。 不锈钢大小头的片状渗碳体和非球状渗碳体的球化过程是一个组织形态变化的过程,这时粒状珠光体是通过渗碳体的球状化获得的,而渗碳体的球状化,是由于靠近非球状渗碳体的尖角处(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固溶体(奥氏体或铁素体)具有较高的碳浓度,而平面处(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固溶体具有较低的C碳浓度,引起了碳的扩散,打破了碳浓度的平衡。不锈钢管件厂为了保持碳浓度的平衡,就必须溶解尖角处的渗碳体,而在平面处析出渗碳体,如此不断进行,最后就形成了各处曲率半径相近的球状碳化物。 从不锈钢大小头中的微观缺陷(位错等)的观点出发,在A1温度以下,片状碳化物的球化过程,是通过碳化物的破裂、碳的扩散、碳化物析出进行的。即首先在不锈钢大小头片状碳化物中某些微观缺陷处因碳的扩散,碳化物局部溶解而破裂,或在碳化物片两侧的固溶体中,某些区域具有较多的微观缺陷,这就加速了这一区域碳的扩散,而使片状碳化物破裂。而后,破裂的碳化物小片,再通过尖角处溶解,从平面处析出,而逐渐形成碳化物小球。 一般认为,不锈钢大小头中碳化物的球化,主要决定了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随着温度的增高,退火后获得片状珠光体的趋势增大。